乙巳年恭祭根脉(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组委会赴漯河访贤
乙巳年恭祭根脉始祖伏羲大典组委会主任齐秀文先生为张俊刚先生颁发聘书
2025年8月2日下午,乙巳恭祭根脉始祖伏羲大典组委会代表一行踏访沙澧河畔的漯河,专程拜会著名民俗学者、漯河“全佛堂”民俗文化公司掌门人张俊刚先生。双方以文为媒,就乙巳农历九月初五恭祭中华根脉(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的筹备事宜深入交流,在传承民俗文脉、弘扬伏羲文化的共识中,共绘文化传承盛景。
此次拜会由组委会主席齐秀文先生带队,传统文化学者、组委会秘书长王月凡先生,组委会顾问、知名的传统文化学者、河南知名作家.电影电视剧编剧朱广辉先生,组委会副主任、河南卫视大象财经业务主管吴明先生一同前往。漯河“全佛堂”作为东南六省颇具影响力的佛相、民俗人物神相集散地,多年来深耕民俗文化传承,每年牵头举办的河南佛教文化展已成为区域文化名片,而掌门人张俊刚先生作为河南项城籍民俗学者,在民俗神相(塑相)传承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其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业界所推崇。
座谈中,齐秀文先生首先介绍了恭祭太昊伏羲大典的筹备理念:“伏羲氏作为中华根脉(人文)始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其创造的八卦文化、结绳记事、教民渔猎等功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此次恭祭大典立足老家周口,旨在以传统礼仪为载体,唤醒当代人对文化源头的敬畏与认同。”他特别提到,大典筹备中对伏羲神相恭养仪轨的考据与复原,亟需民俗学界的专业支持,这正是此次拜会张俊刚先生的核心诉求。
王月凡先生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补充道:“民俗礼仪是文化活态传承的关键载体,伏羲神相的塑造与恭养蕴含着古人对人文始祖的精神寄托,其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密码。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学术考证,让大典中的神相呈现既符合历史传统,又能引发当代人的情感共鸣。”
张俊刚对组委会的文化担当表示深切认同,他结合“全佛堂”多年来在民俗神相传承中的实践经验,详细阐释了伏羲神相塑造的民俗依据:“伏羲神相的面容神态、服饰规制、手持器物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文献中均有记载,既要体现‘人文始祖’的庄严神圣,又要传递‘开天辟地’的开创精神。譬如古籍中记载伏羲‘蛇身人首’的图腾意象,在当代呈现中需转化为文化象征,而非简单的形象复刻。”他还现场展示了珍藏的民俗神相图谱,为大典神相恭养方案提供了珍贵参考。
谈及周口作为伏羲文化重要发源地的文化地位,张俊刚动情地说:“周口是羲皇故都,承载着最深厚的伏羲文化基因。老家举办如此盛事,我与全佛堂责无旁贷。我们将组建专业团队,从神相塑造指导、民俗仪轨顾问到组织文化界人士参与,全力支持大典举办。”
朱广辉先生从宗教文化与民俗融合的角度提出建议:“伏羲文化是中华多元文化的共同源头,佛教文化中也蕴含着对人文始祖的尊崇,可通过文化展示、学术研讨等形式,让不同文化群体在大典中找到精神共鸣。”吴明先生则表示,河南卫视将发挥媒体优势,让伏羲文化传承故事走进更多观众视野。最后齐秀文先生代表组委会向张俊刚先生颁发了组委会的聘任书,聘请张俊刚先生担任乙巳年万姓宗亲代表恭祭根脉始祖伏羲大典组委会副主任兼学术专家组成员。
著名书法家、周口乡贤张金业先生题词祝贺大典胜利召开
借此次拜会“全佛堂”之际,组委会一行又探访了当代知名书法家、河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豫东商会副会长兼书画院长、中国书协会员张金业先生,并与张金业先生就传统伏羲文化弘扬、恭祭伏羲大典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临别之际,张先生又向组委会赠送了他的书法艺术作品。
此次漯河访贤之行,不仅为恭祭根脉始祖伏羲大典注入了专业的民俗学支撑,更搭建起跨区域文化协作的桥梁。随着乙巳年农历九月初五的临近,这场凝聚着文化敬畏与传承热忱的盛典,正在各方合力中渐趋成型,终将以庄重典雅的传统礼仪,向中华人文始祖献上新时代的文化致敬,让伏羲文化的根脉在当代沃土中生生不息。(王月凡/文图)